第(2/3)页 另一个信的周炳德捎来了,只有一句话:缝纫机有眉目了,四台。 这显然是郑权的大哥郑勇捎来的,郑勇负责给他弄几台缝纫机,他回来的时候可是把周炳德的电话留给了郑勇。 这是两个让人鼓舞的好消息。 去渤海当然是需要保镖了,他现在这么大个人物身后不跟两个保镖那不跌份吗。 当他晚上万峰就到了张广普家。 “师父,我们要盖的厦子已经批下来了,您哪天瞅功夫你过去看看呀?给测量计算一下。” “这个需要我们村的老刘师傅去测量计算,他盖了一辈子房子,他是大拿。” 只要能测量计算准确谁去万峰倒是不在意。 “师父,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?” “你问这个干什么?” “不干什么,就是问问。” 张广普回忆了一下:“大概有一年半了,上一次回去还是去年春天。” “想不想回去看看?” “走不开呀,再说回去一趟来回路费加上乱七八糟的得十多块钱。” “有人包你路费甚至食宿费你回不回去?” 张广普看着万峰:“不会是你又要去渤海吧?” “后天是十月一,在你们村头的大道边等洼后的拖拉机,我要到渤海去办事儿,我需要你的帮助所以你跟我去渤海。” “可是生产队…” “那是您的事儿,不但包你来回路费烟钱还给工钱,三块钱一天,就这么说定了。” 三块钱一天这可是当时用人的天价了。 万峰之所以把去渤海的日子定在十月一,是因为第二天他要到街里处理一些事情。 这次去渤海他要进的货品种比较多,需要的本钱也比较多,他必须清空手里的存货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