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神器!移民背后的血与泪!-《大明:无双好圣孙,请老朱退位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,中原地区处处是“人力不至,久致荒芜”、“多是无人之地”、“累年租税不入”,劳动力严重不足,土地大片荒芜,财政收入剧减。

    大明立国之后,为了恢复中原生产,老朱就下令强制迁徙百姓填充中原,哪怕有朝廷出台的种种福利政策,但是整个移民过程中的残暴与血腥,还是让人为之心惊胆寒。

    郭允道身为户部尚书,自然了解太多他人不知道的隐秘。

    这场移民政策的标准,按“四家之口留一、六家之口留二、八家之口留三”的比例强制迁徙,背后却是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。

    且不说华夏子民安土重迁,不愿背井离乡,这种强制迁徙策略,本身就遭到百姓子民的强烈抵触,谁愿意与亲人分离,前往那“积骸成丘”的死地呢?

    可是为了朝政大局,不去也必须去,各地官府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,强行抓捕子民送往中原,不知道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,妻离子散!

    比如可笑的诱骗,官方预先张贴告示,除广济寺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,所有地方的人都迁,也有的传说限定某日凡愿迁者都到大槐树下报道,不愿迁者也必须到那里向官府央情。

    结果,当成千上万的民众齐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,官府出其不意,调集大批官兵,一举将大槐树下团团包围,所到之人不论男女老幼,一个不留全部迁移。

    凡不从者便绳捆索绑,一串一串连接起来,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从。,而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,闻讯后赶来,自然是“爷娘妻子奔走相送、牵衣顿足、拦路哭喊”的悲剧了。

    黄土路上,被绳索捆绑的百姓拖家带口,哭喊声、斥骂声混着尘土飞扬;广济寺大槐树下,官兵如狼似虎,拆散了无数家庭,老人的哀嚎、孩童的啼哭仿佛还在耳畔回响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先前郭允道等人才会出于民生考虑,坚决反对什么移民政策。

    更别提,这一次的移民目的地,还是云南这鬼地方,瘴气横生,不化之地,谁愿意去呢?

    作为户部尚书,他见过太多血泪——被欺骗至大槐树下的百姓,面对官兵的包围时绝望的眼神;被强行押解的路上,老人孩子虚弱的**。

    然而郭允道也不敢触怒龙颜,更不敢在皇帝陛下高兴的时候,跟他对着干。

    这位草根出身的大明皇帝,可不是设良善人物,一向杀人不眨眼!

    眼瞅着郭允道都表态了,其他几位尚书也有样学样,跪地表明了态度。

    老朱见状,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,快步上前,双手用力将他们一一扶起,声音中难掩喜悦。

    “好好好,那云南移民之策,就此定下!”

    “太子,与诸位爱卿定个章程出来,尽快落实下去!”

    太子标躬身领命,只是眼底深处闪过一抹忧虑。
    第(2/3)页